一、负载率检测
(一)负载率定义与意义
负载率指纳米纤维膜中功能性活性物质(如催化剂颗粒、药物分子、纳米粒子等)占总材料质量的百分比,是评价功能化纳米纤维膜性能的核心指标,直接影响其在催化、过滤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效能。
(二)检测方法
1. 热重分析法(TGA)
原理:通过加热样品测量质量变化,计算活性物质含量。
步骤:
- 取10-20mg样品置于坩埚;
- 氮气氛围下以10℃/min升温至800℃;
- 活性物质残留质量百分比即为负载率。
仪器:热重分析仪(如TA Instruments TGA550)
案例:PLA/AgNPs纤维膜在600℃时PLA完全分解,Ag残留量即为负载率(如12.3%)。
2. 元素分析法(EDS/XPS)
原理:通过特征元素含量反推负载物质质量。
步骤:
- SEM-EDS扫描样品表面,获取特征元素分布(如Ag的Lα峰);
- 根据元素原子比计算负载率(需已知载体与负载物分子式)。
仪器:场发射扫描电镜(如蔡司Gemini 500)
案例:TiO₂/PAN纤维膜中Ti元素含量9.8%,对应TiO₂负载率21.5%。
3. 光谱定量法(UV-Vis/FTIR)
原理:利用特征吸收峰强度与浓度线性关系定量。
步骤:
- 配制负载物标准溶液,建立标准曲线;
- 溶解纤维膜(如用DMF溶解PAN载体),测量溶液吸光度;
-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负载率。
仪器: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(如岛津UV-2600)
案例:亚甲基蓝负载纤维膜的UV-Vis定量(特征峰664nm)。
(三)方法对比
方法 |
优点 |
局限 |
适用场景 |
TGA |
直接测量,无需标样 |
无法区分多组分分解 |
单一活性物质负载 |
EDS/XPS |
空间分辨率高(μm级) |
仅测表面,需已知化学式 |
金属/无机物负载 |
UV-Vis |
灵敏度高(ppm级) |
需溶解样品,破坏纤维结构 |
可溶性有机分子负载 |
二、孔隙率检测
(一)孔隙率定义与类型
- 总孔隙率:材料中孔隙总体积占比(%)
- 贯通孔隙率:相互连通的孔隙比例
- 孔径分布:不同尺寸孔隙的分布情况
(二)检测方法
1. 压汞法(MIP)
原理:通过汞侵入孔隙所需压力计算孔径与孔隙率。
步骤:
- 样品预处理:60℃真空干燥12h;
- 低压(0.1-30psi)测大孔,高压(30-60000psi)测微孔;
- Washburn方程计算孔隙率。
仪器:压汞仪(如麦克AutoPore IV 9500)
数据:总孔隙率≥85%(典型静电纺丝膜)
2. 气体吸附法(BET)
原理:氮气吸附-脱附等温线计算比表面积与介孔孔隙率。
步骤:
- 样品在300℃脱气3h;
- 液氮温度(77K)下测量氮气吸附量;
- BJH模型计算孔径分布(2-50nm)。
仪器:比表面分析仪(如麦克ASAP 2460)
3. 密度法(Archimedes)
原理:通过材料表观密度与真密度比值计算孔隙率。
公式:
孔隙率 = (1 - 表观密度/真密度) × 100%
步骤:
- 测量样品干重(W₁);
- 浸渍乙醇后饱和重量(W₂);
- 水中悬浮重量(W₃);
- 表观密度 = W₁/(W₂ - W₃) × ρ水
4. 图像分析法(SEM)
步骤:
- SEM拍摄纤维膜断面(加速电压5kV,放大5000×);
- ImageJ软件二值化处理,计算孔隙占比;
- 统计≥5张图像取平均值。
案例:PVA纳米纤维膜孔隙率≈92.3%(ImageJ分析)
(三)方法对比
方法 |
孔径范围 |
优点 |
缺点 |
压汞法 |
3nm-500μm |
宽孔径范围,高精度 |
高压可能破坏纳米纤维结构 |
BET |
0.35-500nm |
介孔分析精准 |
仅测开放孔,需脱气处理 |
密度法 |
宏观统计 |
操作简单,成本低 |
忽略闭孔,误差较大 |
SEM图像法 |
>50nm可见 |
直观显示孔隙形貌 |
二维截面,统计代表性有限 |
三、检测注意事项
- 样品制备:
- 避免折叠或挤压,保持纤维自然形态;
- TGA样品需充分干燥,防止水分影响质量损失计算。
- 方法互补:
- 联合压汞法与SEM分析,兼顾宏观统计与微观形貌;
- BET结合密度法验证闭孔率。
- 误差控制:
- 压汞法设置低压保护(<30psi)防止结构塌陷;
- 图像分析需多区域采样(至少5个视野)。
四、应用案例解析
案例1:药物负载纳米纤维膜(DOX@PLGA)
- 负载率检测:TGA显示PLGA在350℃分解,残留DOX占比8.7%;
- 孔隙率检测:压汞法测得总孔隙率89.2%,SEM显示贯通孔占70%;
- 应用效果:高孔隙率促进药物缓释,体外释放实验7天释放率达92%。
案例2:催化型纳米纤维膜(Pd/CNF)
- 负载率检测:EDS显示Pd元素质量占比5.3%;
- 孔隙率检测:BET比表面积320m²/g,介孔孔隙率68%;
- 催化性能:高比表面积与贯通孔隙使CO氧化效率提升3倍。
五、总结与建议
- 负载率优选TGA或元素分析:金属负载推荐EDS,有机分子建议UV-Vis;
- 孔隙率需多方法联用:压汞法+BET+SEM组合分析最全面;
- 标准化操作:建立实验室SOP(标准操作程序),定期校准仪器。
通过精准检测负载率与孔隙率,可优化静电纺丝工艺,推动纳米纤维膜在能源、环境、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。